最早的社交网络,应该说是从qq空间开始的,那时候都是qq好友,基本上也都是网友,彼此都没见过面的那种,没事的时候就在上面发发状态,写写日志,传几张照片,最常用的功能是留言板,我到你空间踩了一脚,留个爪印,然后期待你的回访。
后来,上了大学,有了人人网,那时候还叫校内,恩,突然发现,哇,里面能找到好多的同学呀,好友也从陌生网友变成了昔日的同窗,联系紧密了不少,而且那时候出来了转发,于是就各种欢乐满天飞,大家在上面相互吐槽,你来我往,好不热闹。那时候最多的是发状态和传照片,然后下面一帮子同学跟你聊天。
再后来有了微博,大家都发现,哦,原来不用写长篇的日志了,只用有点感悟什么的就可以发上来,也可以采用图片配文字的形式,更加的灵活,轻量,而且在里面能找到好多的名人明星,能看到他们做了点什么,说了点什么,于是好多人离开了校内,转到了微博,上面关注的人多,粉你的人少,而且你认识的人也就那么几个,大家相互粉一粉,差不多就是所有的粉丝了。这个时候,你更多的是一个接收者,是信息的消费者,人也变懒了,变成了只看不发,或者是偶尔发一条,而且基本上没有人转发和回复。
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,于是各大社交网络推出了@人的功能,目的在于,诶,那个谁谁谁,我发了条微博,你快来看呀,然后那个谁谁谁一登陆,看到了,心想,哦,那个sx又发了条微博,还老爱@我,既然人家发了,那就回一条吧,其实这个时候,大多数人都成了看客,看一看就完了,不发表评论,也不在意,看过就看过了,为了增加互动性,才有了@人的功能,但是这还不够,那个被@的人,来看了之后,发现没什么感觉,但又不想失去礼貌,只好硬着头皮回复一个,哦,恩,呵呵,完了。。其实还是很尴尬的事情。
为了解决这个尴尬事,于是我们的“赞”登场了,当你被人@了,看过@你的消息之后,不想说什么,或者不能说什么的时候,你就可以点一下“赞”,表示你已经看过了,知道了,明白了,就完了,也不用发表任何意见,这样既不失礼貌,也不用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,只能回一个哦字,两全其美。“赞”有了更大的灵活度,既增加了互动性,也避免了无话可说的尴尬,所以还是很好的。对于点赞狂人来说,他就代表了“朕已阅”。
写的很好